【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纯科学”,很多精彩,欢迎关注。
一切不是以清零为最终目的应对新冠的产品和技术,都无助于实现清零。一切没有科学的共存标准为前提的共存论都是忽悠。
一、搞清楚讨论问题的前提
中国早已经实现了全社会动态清零。在此次上海疫情之前,从最初的武汉、到瑞丽、北京新发地、南京、内蒙、西安、深圳、吉林等疫情,即使最初被突发的疫情搞得措手不及,问题成堆,但也都不用太长时间都完成了清零。从目前发展状况看,上海的清零也成功在望。尤其2022年4月29日社会面已经实现清零,这是最令人振奋的信息。包括29日七天内的社会面阳性数据是280、217、217、171、192、108、0。从28日的108下降到零,有可能未来几天内还会有反复,但清零的希望显然已经很大。当然,我们对此也需要一直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在最后阶段敌对势力狗急跳墙制造混乱阻止上海清零。
同时发生的北京疫情虽然爆发性很强,但北京吸取了上海的教训,迅速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尤其是没有让抗原产品捣乱。218号病人走在流调的前面,自己主动在小区停车场自己的车里隔离12小时,受到社会广泛赞扬。北京有这样的“中国好邻居”支持,没有人对迅速控制住疫情持怀疑态度。
上海的最终清零会带来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和启示:在受到如此强烈干扰,条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很快实现清零,那么还有哪里不能实现清零的呢?但是,很多人可能还是很茫然:中国实现清零可以,但中国之外,甚至于在大陆之外,香港实现清零都如此之难,其他国家要实现清零怎么可能?国外已经普遍持“共存论”的观点,中国怎么可能去根本改变?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学者提出大量似乎很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共存论,从科学的角度难道中国不该与国际接轨吗?例如:
美国近期的死亡率开始大幅下降。韩国最近的死亡率为0.1%。某国外公司的药物效果评价的数据。证明它在抑制新冠病毒繁殖上的功效。各种疫苗的作用,尤其是降低死亡率上的功效。......
如果要想为共存论找理由,我甚至还可以给出其他人都没提到的更多证据。例如,韩国前一段时间发病人数很高,但现在已经快速下降。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大都是如此,在经历一个很高的“疫情洪峰”的爆发期之后,新增病例大幅下降。例如美国近1个月新日增病例数据在1万到6万这样的水平。而仅在2022年1月3日,美国日新增达到了百万人的惊人水平。这是否可以给人一种暗示:只要承受了一段时间超高的疫情洪峰之后,过了这段时间,疫情就会进入平缓的阶段,可以当成一个丙类传染病对待呢?
美国日新增病例在2022年元旦前后经历了一个疫情洪峰。而后迅速下降,现在已经回落到相对平缓的水平。
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看起来很科学的“证据”。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的证据”,还是不能得出“共存论”的结论,甚至说这个结论明显就是错误的呢?我们不是要讲科学吗?对不起,道理很简单,因为共存论观点最初的提出,是在所有这些所谓的“科学证据”之前很早就出现的。它完全是“先有论点,再找借口”。在武汉疫情于2020年1月爆发之后不到两个月,西方国家还没有普遍爆发大规模疫情时,英国等国家就在2020年3月份提出并大肆宣传“群体免疫”论点了。2020年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在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约60%的英国人将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
英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口,根据帕特里克的预测,即有4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随后不久,瑞典率先采取了“群体免疫”的政策。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不久后也宣布了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政策。但是,帕特里克刚一提出“群体免疫”时,第二天(3月14日)就有数百名科学界人士向英国政府发出公开信,称“在当下这个关口寻求‘群体免疫’似乎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当时这个论调就受到科学界普遍的反对。
“群体免疫”就是共存论,甚至比共存论看起来还更加科学一些,因为“群体免疫”最初还真是以一个科学的医学理论面目出现的。最早在1923年时,一名美国学者对美国城市巴尔的摩儿童麻疹传播情况做了近30年的调查,他发现,当曾经感染麻疹的儿童到达一定规模以后,新发感染数就会明显降低,让从未染病的未免疫儿童更加安全。但是,在“群体免疫”理论提出之后的上百年时间,它是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不是说等待疫情自然地传播给全社会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实现免疫,而是通过疫苗来实现。如果是共存论意义上的群体免疫,那不是一种防疫策略,而是什么都不做的“躺倒”。
但是,英国最初提出“群体免疫”时,根本就没有疫苗,这哪里算得上是一种策略呢?当时疫情刚刚出现不久,武汉是花了一个多月实现的清零,也就多花一个多月时间,即使在西方社会真就受不了吗?真实的原因更可能为:就是有很强大的势力坚决反对清零。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什么防疫策略本身的科学技术问题,而是必须归入隐形战争范畴来理解的事情了。谁在反对?显然,至少,英国是第一个跳出来公开表明自己隐形战争某一方身份的国家。
中国大量充分的事实已经清楚证明了:对新冠清零是一个技术上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尤其现在核酸检测技术效率已经大大提升,成本已经下降到极限的程度,实现清零从技术上可以说已经可以用“成本上低到可以忽略,技术上易如反掌”来形容。后面我们还会介绍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可以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核酸测量,达到日检测几千万人的水平。如果清零是一个经济上、技术上、效率上都极为简单,成本极低的事情,但却就是找一堆借口不去清零,那说明不了其他任何问题,只能说是故意的。无论疫苗有多好,无论药物有多好,把病毒彻底剿灭,彻底消除得病的根源和可能性,难道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吗?从这里引伸出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不是清零本身有多难,而是必须要让全球形成清零的共识,并且战胜那些生物战发起者同时展开的舆论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知道了规律和原因,解决问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只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必要在全球实现清零,二是如果需要在全球实现清零,实现条件是什么?既然最大的障碍是有很多人就是不想让新冠清零,那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能让这些人改变想法。即使不能让所有人改变想法,也能够先让足够多的人改变想法,当认同清零的人和国家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就足以在全球形成共识。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二、清零的技术必要性
1.策略选择的前提性问题
现在支持共存论观点的证据都是基于疫苗和药物的出现,而不完全是基于病毒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共存论观点并不是基于任何共存的标准,都是很随意地寻找一些借口。目前全球已经普遍使用了疫苗,所获得的数据当然就是采用疫苗背景下的数据。即使支持共存论的人,普遍也是认为很多国家实现的更低死亡率数据,主要是因为注射了疫苗。对于药物的价值,还没有最后定论。
因此,很多学者专家也以此数据认为应当加强疫苗的注射。尤其对老年人的疫苗注射。新冠病毒本身毒性弱的观点是很难成立的,因为一是新冠本身的毒性大小在普遍采用疫苗的情况下难以有充分的数据,二是现在的奥米克戎病毒肯定不是永久性的,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可能要面对的就是另外一个变异的新病毒了。未来的新病毒其毒性如何,显然不能以现在的奥米克戎测量数据作为依据。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这个病毒的毒性一定会越变异越弱。
但是,该病毒传播力会越变异越强却是事实,相对来说也得到各方较高的共同认可。可能的原因是,如果它的传播力不能更强,就难以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战胜现有的病毒获得优势地位。从两年前发现这个病毒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至少5个大的变异,其毒性大小有强有弱,但传播力却表现的是一直持续走高。这一个结论非常重要,后面我们还会谈到。2021年5月,世卫开始用希腊字母为新冠毒株命名,到目前已命名11种变异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德尔塔之后出现的是奥米克戎,要是一直用这种方法命名的话,希腊字母很快就不够用了。较新的变异是奥米克戎亚型BA.2,较早在英国传播开,现在已经有数百例感染者。该亚变体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增加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