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游戏(养蛙游戏app叫什么)
01
最近,一只旅行青蛙刷成了大家的宠儿,不仅爆了朋友圈,连人民日报也忍不住为之评论:别做一只孤独的“旅行青蛙”。
好奇心驱使,我也把“旅行青蛙”游戏APP下载下来,玩了一圈。
没想到,这款让大家着迷的游戏,竟如此简单:
每一个蛙崽妈妈,只要每天搜集家门口长出的幸运草,帮蛙崽做好简单的饭菜,准备好旅行的行李包,就可以了。
剩下的时间,就看着屏幕那头的蛙崽,自己吃饭,
自己看书,
静静地写信……
至于他看的是什么书,给谁写信,我们根本干涉不了。
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小青蛙从旅行途中寄回的明信片,或者带回一些纪念品。
通常,我们玩喂养类游戏时,控制权都在我们手里,游戏角色可能会出现什么行为,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可这只旅行青蛙却特立独行,完全不受我们控制。
所以,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游戏配文是这样的:
“儿子,你倒是出去转转啊!”
“崽崽,你不可以这么没出息啊!”
“儿子你不会离家出走了吧?”
“儿子,你快回来吧”
……
蛙在家的时候,盼着它赶紧出去旅游;它出去了,又盼着它赶紧回来;晚上它不回家也会担心,半夜睡醒了也会打开手机看看……
这种感觉,像极了现实中的父母。
听上去,父母养娃有多么艰辛,为娃忙前忙后,还无时不刻不牵挂担忧。但其实,这些苦都是父母自己找的。
因为他们养娃的过程中,犯了一个育儿大忌:缺乏界限感。
02
唯有分离,才能独立。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借由我们的身体而来到这个世界,和我们天然有一种共生关系。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带给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也可能成为困住孩子的牢狱。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正常的共生期只有6个月;之后,就是病态共生。
不能跟母亲分离的孩子,只能是一个无法长大的巨婴。
在我们身边,病态的共生关系比比皆是。我的朋友S就是一个例子。
S的妈妈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多年前就自己创业,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从小到大,妈妈都会把S所有的事情安排好:小到每天吃饭穿衣,大到填报高考志愿,找工作,甚至相亲结婚,也是她一手安排好了的。
准备结婚时,我问她:“你喜欢他吗?觉得跟他在一起会幸福吗?”
她说:“我妈挑出来的,应该不会太差,就凑合着过吧。反正我自己选的,我妈都看不上。”
然而,一年后,她离婚了。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无微不至,她觉得好老公就是要像妈妈一样,包容她的全部,为她做一切事情。然而,经历过婚姻的人都知道,老公跟妈妈完全是两回事。
后来,还是在妈妈的安排下,她再婚了,并生了一个孩子。
可是这段婚姻同样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夫妻经常两地分居,关系非常一般;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的S根本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经常要投奔娘家;生活真是一地鸡毛……
S的妈妈总跟老友抱怨,别人家的女儿怎么就那么懂事,我家这个怎么就让我操碎了心呢?
其实,从她一手包办的那一刻开始,女儿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她不知道,我们对孩子的爱注定是指向分离的,因为唯有分离,才能独立;唯有分离,才能成长。
03
再比如,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公司里非常努力,但是为人处事总有些欠考虑,冲动,与同龄人相比,身上总显得稚气、“单纯”。
原来,他有一个大包大揽的妈妈。这位操劳的妈妈包揽了所有家务,家人孩子的衣食起居无不悉心照料。与此同时,妈妈管他也很严格,死死地控制住了他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下班了,要跟朋友晚上出去玩,就必须得和我妈打个电话,报备下,如果她答应了,我才能去赴约。不答应的话,我就得马上回去。”
有一回,他跟朋友一起玩,回家晚了些,***妈就说,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心脏难受死了。
他当时在开车,听了妈妈的话,心理就莫名烦乱,乱开车,差点出了意外。
他说:“我爸爸近些年来身体不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强大些,为家里分担。我还想过搬出来独自住,让我妈少照顾一个人。可是只要我在家里待得时间少了,我妈就会在我面前哭,怪我不孝顺。我若是花钱送女朋友一些礼物,我妈也会过问……”
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光,他却一直为了如何处理好和父母云顶国际亚洲唯一官网的关系,如何周旋于妈妈和女朋友之间而烦恼,甚至自责。
回到家,他觉得缺少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当他离开家,妈妈又会开始指责他“不孝顺”,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要挟。
他找的每一个女朋友,妈妈总好像不能够满意,甚至经常有敌意。
为此,他曾难过地说: “我是个没有人格的人,我没有办法为自己做主。”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也是一个和妈妈未脱离共生关系的孩子。
妈妈一直把他当做小孩儿看待。他认同了妈妈的评价,屈从了妈妈的控制,一直以一个孩子的姿态而存活,稍有想要长大的意愿,内疚指责各种道德压力就接踵而至。
他未曾真正长大过,又如何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中显得“成熟”起来呢?
就这样,他配合着妈妈的控制,没法变得更好(真正长大、与父母分离),因为“好了”(与父母分离),妈妈不放心。
04
在旅行青蛙游戏中,也有些人成了“佛系父母”。
这些“佛系父母”,跟旅行青蛙一样淡定:
给蛙崽准备好生活必须品之后,就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闲暇时看一眼,不管自己的蛙崽在做什么,他们都觉得很好;
需要的时候,他会及时给蛙崽添加粮草;
有时候看它那么认真的看书,就觉得不如也放下手机看会书吧……
慢慢地,在养蛙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滋养。
其实,与其说他们是“佛系父母”,不如说他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了清晰的界限感。他们知道,父母该做的尽力而为,该孩子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
那么,怎么和不同年龄的孩子建立界限感呢?
● 1岁以前
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还在吃母乳,我们需要跟孩子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稳固孩子的安全感,为今后的分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3岁
孩子一岁开始或者说从孩子十个月左右开始,界限开始变得真正重要起来了,因为随着他开始学走路,探索范围也扩大了。这个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频繁说“不”。
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建立界限,父母要学会的有3点:
① 学会接纳。
我们需要在确定基本规矩的前提下,去接受孩子的“不”。当孩子说“不”、“我不要”、“我不喜欢你这样”、“那是错的”、“我反对”、“我想这样”等等,这样的话时,我们需要保持淡定。
如果我们总以“我是为你好”为由,对孩子的“不”一味打压,阻挡了孩子说“不”的能力,那孩子就很可能会长成“顺从讨好型”的人:他们的界限会变得模糊,需要会不断地被牺牲掉,而屈服于别人的需要。
② 放手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